返利网电子礼品卡异地被“抢刷” 盗取卡号密码花样多
几天前,市民肖女士猛地发现,自己一年前在返利网上购买的千元电子礼品卡竟然在沈阳被刷了,多方投诉到今天都没有解决。记者调查发现,这种网上销售的不记名、不挂失的电子礼品卡存在诸多漏洞,而且尚未纳入有关部门的监管范围。
一年前,肖女士以97折的价格在返利网上购买了一张面值1000元的电子卡,卡号密码一直“躺”在账户里没动,谁知就在前几天,她意外发现,这张卡竟然在今年3月15日已经在沈阳一家电器卖场被花光了。
肖女士第一时间致电电器城客服,对方明确告知这笔费用确实已完成消费,是一位名叫张桂芳的人购买了一部三星N9手机,一共3000多元钱,都是用电子礼品卡支付的,其中就包括肖女士的这张千元卡。“怎会是呢?卡号和密码我谁也没告诉过,居然在沈阳被人花了。”肖女士想不通,客服告诉她,对于实体店来说,只要有卡号和密码,就可以消费,出了问题只能找购买电子礼品卡的平台解决。
肖女士又赶紧翻找出她去年在返利网购买电子礼品卡的页面,“当时是在一个淘券频道买的,这个页面现在已经找不到了。”肖女士记得,当时她在返利网的页面上看到礼品卡后,点击进去就直接跳转到了一个淘宝店铺,在那里完成的交易。“但是现在根本找不到当时卖卡的店铺了,找了返利网也没提供任何有用的帮助。”肖女士咨询了多个返利网客服人员,对方无一例外都表明了自己是新来的,对此不知情。
记者按照肖女士的提示登录返利网,看到当时她购买礼品卡的平台已经被撤掉,返利网上也就没有出售打折礼品卡的信息。然而记者在淘宝网京东商城等其他购物网站上看到,有很多卖家都在出售礼品卡。记者在淘宝网上输入“礼品卡”关键词,网站检索出5.7万件同种类型的产品,包括京东、亚马逊、亚美等多个购物渠道的电子礼品卡,面值从百元到千元不等,有的面值1000元的电子礼品卡一个月的销量就能达到数千张。
“其实有些卖家是鱼目混珠的。”一位多年做电子礼品卡生意的网店老板和记者说,返利网其实就是一个平台,什么样的卡券商都能借助这样的平台,吸引客户到他自己的销售页面去购买,“没人问你有没有营业执照,卡是从哪儿来,只要你给网站返利,返利网站拿着你给的一部分钱再返给用户,随便填个表,就能让你上线。”
一些不讲诚信的卖家就这样通过正规网站平台进入了消费者的视线。消费者从网站点击这里可以进入后跳转到卖家的销售平台,也跳进了“圈套”。网店老板和记者说,肖女士可能遇到了“一卡多卖”的骗局,因为这种电子礼品卡没什么加密技术上的含金量,就是简单地把卡号和密码通过qq、旺旺、网站站内短信等方式发送给买家。
“说白了,这就是一个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买卖。”该的人说,讲诚信的经营者一张卡只卖给一个买家;赚黑钱的,一张卡的卡号和密码可能同时卖给多人,“对于消费者来说,就变成了谁先刷算谁的。”还有一种可能,就是卖家收来的礼品卡来路不明,可能已被复制过。
除了通过返利网站骗来消费者,现在利用电子礼品卡这种虚拟礼券骗钱的方式还有很多,同时这些骗子也扰乱了电子礼品卡市场的正常经营。在淘宝网出售电子礼品卡的店铺中,10个有8个店铺都会在头像上用醒目的字体做出提示,比如“本店不会在任何平台找你刷单”、“让你刷单的都是骗子”、“千万注意卡密不要发给别人”、“本店只用旺旺不用qq”等。
为何淘宝店铺会有这样大规模且雷同的提示?“因为骗子防不胜防。”一位淘宝店主就曾遇到过“刷单骗子”。这些骗子首先会通过qq找到一些消费者,提出刷单请求。“有时候他们假装自己是淘宝店铺的人,说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店铺信誉,实际上的意思就是为了坑钱。”这位老板和记者说,刷单者先到店铺里拍下礼品卡,用自己的资金垫付,拿到卡号和密码之后转交给骗子,有的骗子会立刻拉黑刷单者后消失,或者借故拖延再多做几单之后一起返还,或者借口没收到账款需要刷单者重拍,但实际上他们根本不会支付本金和佣金。而有的骗子拿到卡号和密码之后再去“一卡多卖”,最终达到赚钱的目的。“因为都是虚拟商品,没法申请退款,骗子是利用这个空当行骗。”
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,电子礼品卡被盗刷、刷单被骗的情况频频发生,几乎都是1000元以下的卡。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,有关部门曾出台《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》,商业预付卡面值1000元以下的不记名,千元以上的才需要实名登记,因此缺失有效的监管。
北京汇源律师事务所魏晓东律师和记者说,账户安全问题是近些年电子商务很典型的一种交易摩擦,一般消费者购买的打折电子礼品卡都是经过了至少一次转让之后的,“这种转让没有一点的转让凭证,也就没有一点法律保障。”由于电子形式的购物卡只需要密码验证就能使用,基本上没有技术上的含金量,让我们消费者根本没办法知晓密码是不是已经泄露,存在很高的风险。
魏律师建议消费者不要因为一些小便宜而选择电子礼品卡二手交易,直接从第一手购买更为安全,而且购买电子礼品卡的金额不要过高,应尽快消费或者转移、加密。
此外,消费者与卖家在网站完成的交易,说明网站与用户之间实际已经建立了服务合同关系,消费者如果在网站购物的过程中出现损失,网站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,如果网站不能履行举证券商的责任,那么消费者可以一并向网站索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