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气渐暖,又到了蟹苗投放的时节。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美玉水产养殖专业主要养殖螃蟹。由于养殖水系与长江连通,受潮汐作用影响,养殖出的螃蟹又大,口感又鲜甜,每年合作社产值能达到近八百万元。前不久,合作社还被南通市农业农村局评选为2022年度市级示范合作社。
上午7点多,海门美玉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的工人们已经忙碌了起来,合作社负责人王光玉也加入其中,进行技术指导,他和记者说,合作社的蟹苗都是选用高品质的中华绒鳌蟹,每年的2月中旬到4月前后是投放的最佳时节,蟹苗的投放关系着一整年的产量,尽管工人们已经掌握了技术,他还是得在现场盯着。“现在我们准备投蟹苗了,前期准备工作,比如说水体里面杀菌消毒,种植草已经全部种结束了,现在在解毒,把水体里面的毒性给它解掉。”
今年40岁出头的王光玉,祖籍句容,妻子王美玉是四甲镇头桥村人,一字之差的名字或许是早已注定的缘分,让两个不同地方的人走到了一起。1997年,为越来越好的生活,夫妻俩在上海的菜市场经营起了鲜活水产品,其中就包括大闸蟹。王光玉和记者说,那时的大闸蟹极其珍贵,基本是原生态养殖,品质极佳,但后期受养蟹业高回报的诱惑,不少养殖户开始使用国家禁药和各类抗生素,使得螃蟹的品质堪忧。这让夫妻俩看到了整个行业的危机,但同时也发现了新的商机。
2014年,王光玉果断放弃在上海菜市场经营多年的摊位,带着妻子回乡创业,在家门口搞起了螃蟹养殖。螃蟹成活率高不高,水质和土质很重要。王光玉看上了村里龙游沟边上的一块地。起初,村里人并不看好,大家都说这里的水偏咸,不适合养殖螃蟹,但王光玉相信自身的眼光。据他观察,老家的河水是连通长江的,受潮汐影响,符合上等养殖条件。于是,夫妻俩先期租了40亩田地,挖好池子建了蟹塘,开始试养,没想到前期投放的蟹苗成活率高达80%,这让夫妻俩看到了希望,更加坚定了在家养蟹创业的信心。同年便成立了合作社,带领六户村民一同养殖,将自己积累的经验倾囊相授。
从最初的40亩蟹塘试验养殖,到一期投资380多万元,建成4块试验田和1500平米的育肥大棚,王光玉倾注了全部心血。大闸蟹对气候环境及水源质量发展要求极高,喜欢水质清澈、溶氧充足、水草丰盛的水体,水温过高或过低对大闸蟹摄食、生长、脱壳均有抑制作用,所以王光玉除了自己摸索,还请来养殖专家进行技术指导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2019年王光玉就得到了销售额超3000万的回报。如今,合作社已经扩建至30个蟹塘,500亩养殖基地。
螃蟹长势喜人,王光玉开始思索起销路问题。考虑养殖体量大,线上零散销售,始终不是长久之计。于是,他又尝试直销模式,自己带着螃蟹到无锡、苏州联系客户。既省去了中间差价,又减少了伤亡风险,两全其美。现在,他的螃蟹有一半都是直接销售给大客户。如今,他的固定优质客户群遍布全国,有200多人。“现在我们主要销售的是高端市场,我们养的是比较高端的螃蟹,国内销售一般像上海的星级大酒店,还有广东深圳、北京的一批高端客户,还有一部分是出口到日本。很固定,货是供不应求。”王光玉满脸笑容。
“养好蟹,做良心买卖”一直是王光玉的养殖理念。他按照以菌克菌,以鱼克鱼,以藻克藻,菌藻平衡的自然方法来生态养殖,打造池塘全生物生态链,追求“品质一流,安全无公害”的精品大闸蟹来回报新客户和老客户。“饲料完全是全生态的,基本上喂的是冰鲜鱼跟玉米,还有种植的水草,它就像人吃的青菜一样,补充维生素的。像维生素、葡萄糖、红糖这么多东西,而且红糖跟葡萄糖都是食用级的。”
经过多年的发展,在养中学,学中养,王光玉已经掌握养殖大闸蟹的技术要点,也总结出了自己的养殖经验和技巧。受益后的他,致富不忘众乡亲,在村里雇佣了本地村民来蟹塘做长期工和临时工。今年51岁的王瑞江原先是建筑工人,建筑行业不景气就回到家乡找出路,如今在蟹塘负责管理工作,每年除了年底分红,基本收入就有六七万。王瑞江说:“工资高,可以照顾到家,比起在外面,还是比较稳妥的。”
在王光玉看来,水产养殖,品质好获得市场认可很重要,但不能躺在成绩上踏步,接下来,他还要在螃蟹的深加工上做文章,自家的五百亩养殖基地已经 达到饱和,他就带着自己的技术到其他的产地去寻求合作:“把活蟹的销路全部打通、稳定以后,准备往深加工上面靠近。因为你规模太大了,管理不一定能够跟得上,现在我们采取的就是跟农户合作,在兴化这些螃蟹的主产区,他们的面积比较大,产能也比较强,把我们的养殖模式带到他们那里,让他们养了螃蟹,达到我们的标准,咱们进行回收,然后再统一销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