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以往每年中秋节过后,往往是礼品回收“生意”的火爆期。但在今年中央纪委三令五申要求“坚决刹住中秋节、国庆节公款送月饼送节礼、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”之下,这个中秋节后礼品回收市场是否还和往年一样红火呢?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,“禁礼令”下,礼品回收市场上的传统“三大件”名烟、名酒、购物卡不再受宠,多数礼品回收商生意惨淡。
在太原,据受访的多位礼品回收商介绍,今年中秋前后,名烟名酒的行情与往年比差得厉害。“我将近半个月没开张了!”多年从事礼品回收生意的张先生说。张先生在太原市繁荣地段五一广场附近有一家烟酒销售店,兼做礼品回收生意。他几年前便转战网络,早早亮出了旗号,因而在太原“回收界”小有名气。
张先生说,往年春节和中秋、国庆两节前后是最忙的,线上线下两不误,“去年两节时,生意最好的一天仅老汾酒就收了20来箱。今年生意不行了,有个卖家就三番五次地催,人家还不一定来。”
由于行情差,张先生不得不降低身价效法“游击队”,走出家门找生意。他对记者说:“你可以过来,我上门回收也行,保密工作你放心,以后能长期合作呢。”
在杭州,城西某小区附近一家礼品回收小店店主说,货源短缺是行内最头疼的事,“现在是收礼的不敢收,送礼的不敢送,我们的生意当然很难做。”
“往年热销的月饼票和高档酒,今年没人‘出手’,也没人打钱过来说要‘接盘’。”这位自称入行已超过十年的店主说,容易出手的购物卡,如今“货源”也大为削减,再看看行情不好,就关店回老家去算了。
记者了解到,在“禁送令”的打压下,回收烟酒、购物卡、冬虫夏草等礼品界“霸主”的商贩已经门前冷落鞍马稀。刚刚活跃起来的古玩字画、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科技类产品回收也暂时偃旗息鼓。
目前,杭州城中不少“礼品回收”店已“更弦易辙”。过去几年中,记者在体育场路、武林门一带常见的门前挂有“烟酒回收”的小店,今年纷纷关门,取而代之的是文具店、小西点店等。
春节前记者因采访同类话题而加了三家杭州同城回收商的QQ,中秋节后再以顾客身份进行询问,消息都“石沉大海”,对方头像也一直暗着。记者新加了两个回收商的QQ,发出验证消息后也无人应答。
有关专家觉得,在大力提倡节俭之风的大环境下,礼品回收市场不可避免地面临“寒流”,“‘礼品回收’容易成为腐败分子的帮凶,应该及时加以规范,更重要的建立‘禁礼令’的长效机制,不能让断了财路的回收商贩东山再起。”(记者 王井怀 余靖静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在我国的各个城市里,不难找到这样一批“生意人”——他们或在闹市区里开一家小店,专营礼品回收;或是以出售名烟名酒为主业,“兼职”回收礼品。更有甚者,只在中秋、国庆这样的时间节点,在路边支一张小凳,回收各种各样的礼品票,做起“无本生意”……
礼品回收背后有着怎样的利益链条?“禁送令”之下,礼品回收商如何“各显神通”?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。
“购物卡、加油卡9折,燕窝、虫草、烟酒这类实物要拿到店里来验货。”在广西南宁市青秀区金洲路旁一间不足5平方米的小屋里,店主一见有客人进门,立刻热情地招呼起来。
记者走访时发现,除了实体礼品回收店面,在南宁的街道上也不乏一些“流动回收店”——在南宁繁华路口、商场门口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,不时会停留几辆车身喷有“回收礼品”字样和联系方式的面包车。
一位长期从事礼品回收的业内人士和记者说,医院、教育区、繁荣商业区等地段都是礼品回收店的首选,而高级的礼物的回收也有自己的“循环产业链”。“回收的礼品大多回流到了商场、酒店、烟酒经销点,不少回收店的老板自己本身就是烟酒经销商。”这位业内人士介绍。
记者调查后发现,相对名烟、茶叶、冬虫夏草等高级的礼物,回收市场上最受喜爱的还是购物卡。按照回收市场的“行规”,一张购物卡一般以9折的价格回收,再以9.7折的价格出售,以当前不记名购物卡最高额1000元计算,一张卡的净利润可达70元。
“现在我们回收最多的就是购物卡,有时候运气好,一个客户就能出手十几万元的购物卡。”在南宁一家礼品收购店里,一名女店员说。记者粗略一算,即使以10万元计算,这一单生意店主也可赚取7000元。
有业内人士指出,高级的礼物回收市场的“繁荣”与公款送礼盛行息息相关,高级的礼物的回收和变现,慢慢的变成了部分官员增加灰色收入,甚至洗钱的一个重要手段。
记者调查了解后发现,“禁令”之下回收商可谓“各显神通”,回收服务不断“升级换代”。不少收购商还会提供“以物易物”服务。以月饼为例,在南宁从事礼品回收的黄先生和记者说,顾客一方面能够以五折的价格直接出手月饼票,另一方面也可以按特殊的比例换取不同价位、不一样的品牌的月饼票,“不要月饼票,也可以直接从店里面挑选回收来的月饼”。
除现场现金交易外,回收商为吸引顾客,还提供“存款”服务。“对于购物卡,我一般会派伙计陪顾客到商场确认余额,折算后直接给现金,或者将钱存入客户提供的银行卡号。”黄先生说。而记者在黄先生店中短短十几分钟里,就有一位50多岁的大妈,被这句“我们直接把钱存您卡上”的承诺所打动,把一张购物卡转手卖给了黄先生。
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罗国安认为,高级的礼物回收店的存在不是问题的源头,礼品回收行为涉及廉政建设、社会风气、市场秩序等多个角度,需要相关部门加大查处和监督管理力度,其中关键是要管住公款送礼。(记者 王军伟 翁晔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中央“八项规定”和“禁礼令”的出台,令今年中秋节前后的礼品回收业务冷清不少。但记者调查发现,目前礼品回收并未销声匿迹,反而呈现“游击化”“上门化”“网络化”三大新趋势。
专家指出,礼品回收不仅助长不良之风,更暗藏扰乱市场秩序、存食品安全风险、偷逃税款等多种隐患,且存在违法成本低、处罚难等问题,亟待封堵监管漏洞。
由“礼尚往来”衍生出的礼品回收行业,近年来备受社会诟病,也成为一些腐败行为的藏身之所。自去年以来,中央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,公款送礼的歪风得到非常大程度遏制,有关部门也加大了对礼品回收的打击力度。但记者正常采访发现,礼品回收并未销声匿迹,而是变换手法,以更加隐蔽的方式重新出现,并呈现“游击化”“上门化”“网络化”的新趋势。
记者在济南市建设路、佛山街等过去礼品回收店比较集中的街道看到,昔日随处可见的张贴有“回收名烟名酒、冬虫夏草”等字样的店面如今已难觅踪迹,取而代之的是“打游击”的流动回收摊贩。
“现在查得紧,租个门头脸回收风险太大,不如在街头流动作业好,遇到检查走人就行,一个牌子又不值钱,换个地方照样干。”一名从事礼品回收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。
今年2月春节前,济南市工商局集中整治了礼品回收行业,主要为小商店和小门市。济南市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处长黄庆财说,目前礼品回收已从过去固定在一个店面,转向在大型商场、超市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流动回收,就为了逃避打击,即使被抓住也很难处罚。
与过去“坐等”生意不同,如今礼品回收逐渐转为“上门化”。济南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和记者说,目前很多回收点都提供上门服务,特别是经营时间长的回收点,往往都有很多固定“客户”,多通过电话单线联系,只要有货可随时上门服务,比较隐秘。
与礼品回收实体店日益稀少相比,如今网络上的礼品回收业务却是风生水起。记者在百度上搜索“礼品回收”关键词,搜出240多万条相关信息,多为打着“正规礼品回收企业”“专业礼品交易商行”幌子的回收店,并保证“诚信服务,全国高价,上门回收,现金交易,绝对保密,让人信服。”并且通过手机、QQ等方式来进行询价、联络交易,具有更强的隐蔽性。
记者采访发现,礼品回收业特有的“低收高卖”运作模式,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,造成不正当竞争。同时,大多数回收礼品二次销售再次流入市场,由于没正规进货渠道,给食品安全留下隐患。由于大多数礼品回收属“地下交易”,经营者不缴税,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。
巨额暴利是礼品回收行业得以生存的根本原因。黄庆财说,由于礼品回收点以低于市场价再次出售所回收的礼品,倒手价格低于市场价,自然对其他守法经营的业户产生冲击,造成不正当竞争,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商业秩序。比如,烟草制品零售业务者应持有烟草专卖零售经营许可证,不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进货销售,私下买卖香烟违反了烟草专卖的有关法律。
工商部门介绍,根据相关规定,海参、虫草和酒类产品应提供对应的进货票据和检验报告,但回收点将回收商品进行二次销售时,根本没办法提供进货证明,不仅很难保证商品质量,还触犯了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和法规,存在食品安全隐患。
“由于礼品回收店多为无证经营,连营业执照都没有,更别说纳税了。”黄庆财说。业内人士和记者说,礼品回收利润丰厚,市价千元左右的53度飞天茅台,收购价700元一瓶,倒手后可赚150元到200元;购物卡的利润率也在面额的3%-5%,但不用像正规店铺那样缴纳增值税等税种,个人赚了钱还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,是个无本万利的买卖。
记者采访了解到,目前工商部门查处礼品回收主要以超范围经营或无照经营为由头,但面临违法成本低、查处难等问题。对于无照经营,只能责令其停止营业,缺乏有效处罚手段。
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等有经验的人指出,礼品回收业的“繁荣”一定不是正常的社会现象,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社会不健康的心理文化,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。要从根本上彻底铲除这种违法经营行为,单靠某个部门只能“治标”不能“治本”,重点是强化廉政建设,严惩行贿受贿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,借以净化礼品回收业生存的社会环境。同时,有关部门应合力打击,共同封堵监管漏洞。
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李德荃认为,应尽快完善有关规定法律法规,加大对礼品回收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的惩处力度。同时,纪检、监察、工商等部门多管齐下,下大力气追溯源头,深挖背后可能暗藏的腐败行为,查处和曝光出售者,以此“打”出态势,“打”出震慑力,让礼品“不敢收、不敢卖”。(记者 王志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时间推移,传统民俗逐渐淡化,“节礼”却在升级换代。虽然“禁礼令”下送礼歪风受到一定遏制,黄牛生意冷清,但“礼品回收”这一灰色行业却似乎并未就此消失。
中国自古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,“礼尚往来”这一词语出自《礼记·曲礼》,其原有意思也是礼节上有来有往,而如今却异化为一种“送礼”的风尚,上学、招投标,甚至学车、看病等事,都与礼品息息相关,似乎礼物的轻重,和心意的分量、权力的大小挂上了钩。
这些年来,在春节、中秋等节日期间,给领导、客户、老师送礼的车辆不仅堵住道路,更堵住了老百姓的心。“中国式送礼”成为必过之坎,带动“礼品回收”行业红红火火:小到各类月饼券、消费卡,大到高级烟酒、黄金饰品,甚至高端电子科技类产品,黄牛们似乎无所不收、无往不“利”。
本来,将用不着的商品回收资源再利用,是绿色经济,但“礼品回收”背后往往因为和腐败挂钩,因此引发众多负面议论,喊打之声不断。然而,虽说“礼品回收”涉嫌无照经营需要打击,但追逐利益是资本的本性,想靠堵终端去减少“礼品回收”,有点本末倒置。想要打击“礼品回收”的“利益链”,还是得先遏制送礼的“手”、消除收礼的“胆”。
而更重要的是,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,通过制度保障,堵住“礼品回收”的源头。“禁礼令”是迅速整治“礼品回收”之标的方式之一,而治本的关键还是要完善发票报销制度,增加监督渠道,透明财政预决算,让每一份公款的使用都“清清白白”,让每一份公权力的使用都“端端正正”,自然会消弭畸形的“礼品回收”市场,收获“风清气正”的社会环境。(记者 周琳)